生物必修二·课本梳理
生物必修二·课本梳理
(遗传与进化)
第一章:遗传因子的发现
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(一)
融合遗传观点为假,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已证明
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
:
1.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 自然状态下一般纯种
2.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
3.生长周期短
4.花大易操作
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
去雄:先取出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,叫做去雄
然后套上纸袋(套的是母本)
待去雄的雌蕊成熟时,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采集花粉
将采集到的划分涂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,再套上纸袋(套的是母本:防止外花粉干扰)传粉
注意:父本不需要去雌,母本要去雄
玉米雌雄共体但是也可异花传粉
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,叫做相对性状
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
孟德尔发现: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:1
对分离现象的解释
1.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,这些因子是一个个独立的颗粒,不会相互融合,也不会在传递过程中消失。
每一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 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是显性遗传因子D
决定隐性性状的是隐性遗传因子d
2.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.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
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叫做杂合子
3.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配子时,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,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。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
4.受精时,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
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
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 雄生殖器官,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,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,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,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
注意:此实验
雌雄配子数可以不相等
D:d可以不等于1:1
一般雄配子数>雌数
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
测交
结果:高茎:矮茎=1:1
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
分离定律
在生物的体细胞中,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,不相融合;在形成配子时,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,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,随配子遗传给后代
分离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
科学方法:假说—-演绎法
疑:演绎推理:设计实验部分
植物中得纯种:
1.一直自交,知道不发生性状分离
验证是否纯合
植物:自交,测交
动物:测交